【人物与科研】姚叶锋和王雪璐团队J. Catal.: 通过原位核磁共振分子探针法探究光催化异质结构的活性位点转移现象
导语
现如今,针对MS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催化剂表面电子状态的变化和形貌变化的动态监测。但是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在实时反应条件下针对MSI 诱导的活性位点转移现象还未被报道过,而相关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因此,在光催化反应中通过原位实验识别在MSI效应下催化剂表面的真实反应位点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表面分析技术都需要在理想条件下运行,因而不能反映真实的反应环境。然而,光催化反应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例如环境温度和压力,并且这种条件下的复杂性使得检测和分析具有挑战性。因此,设计和开发一种能在真实条件下检测活性位点的新技术至关重要。
(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前沿科研成果
为了探究MSI效应对活性位点的影响,该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Operando NMR技术与气体探针法相结合的监测手段,以光催化CH3OH重整为研究体系,锐钛矿TiO2和Pt/TiO2为催化剂模型,探究了MSI诱导的活性位点转移现象。研究团队发现,在气体氛围下纯TiO2的光解甲醇效率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气体分子占据了TiO2表面的活性位点,阻碍了甲醇分子与活性位点的接触。而在Pt/TiO2体系中,气体分子基本不影响其产率,这是由于引入Pt后产生了MSI效应,从而导致活性位点从TiO2表面转移到Pt/TiO2界面处。
图文解析:
图1. TiO2的(a)和Pt/TiO2的(b)、(c)SEM图。Pt/TiO2的(d)HAADF-STEM、(e)TEM和(f)HRTEM图。TiO2和Pt/TiO2的(g)XRD图和(h)XPS光谱。
(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图2.(a)Operando NMR实验示意图。(b)系统 A(TiO2-D2O-CH3OH)和(c)系统B(Pt/TiO2-D2O-CH3OH)的光解甲醇时间相关1H NMR光谱。(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TiO2体系的甲醇光催化产物为HOCH2OH、HOCH2OCH3和HCOOH,而在Pt/TiO2体系中新增产物HCOOCH3。负载Pt后,光催化反应性能明显增强。
图3. HOCH2OH、HOCH2OCH3和HCOOH在有无气体氛围下光催化甲醇的产率变化,(a-c)系统A(TiO2-D2O-CH3OH)和(d-f)系统B(Pt/TiO2-D2O-CH3OH)。引入的气体为H2、N2、CO2。
(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TiO2体系中加入气体后产率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气体分子占据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阻碍了甲醇分子的吸附和进一步反应。Pt/TiO2体系中加入气体后产率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负载Pt后产生的MSI效应导致活性位点从TiO2表面转移到Pt/TiO2界面处。
图4.(a)系统A(TiO2-D2O-CH3OH)和(b)系统B(Pt/TiO2-D2O-CH3OH)在光照16 h前后,产物CH2DOH的1H NMR光谱。(c)系统D(Pt/TiO2-D2O-CD3OD)在光照16 h前后,产物 CHD2OD的1H NMR光谱。
(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图5. TiO2和Pt/TiO2的光催化甲醇重组反应的机理图。
(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图6. HOCH2OH、HOCH2OCH3和HCOOH在有无气体氛围下的光催化甲醇产率变化,(a)Ru/TiO2-D2O-CH3OH和(b)Au/TiO2-D2O-CH3OH。
(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若干名;欢迎微流控和磁共振微成像方面的青年才俊加盟从事博士后研究。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四川大学蔡潇潇教授课题组Advanced Materials:动态DNA纳米盒实现siRNA的可控性包裹和释放●华东师范大学ACS Catalysis:Co单原子和PtCo合金颗粒协同实现高效全解水●陕西科技大学方冉教授课题组J. Org. Chem.:金(I)催化的炔基硫醚和异恶唑偶联反应的理论研究
●李玉良院士团队李勇军研究员ACS Catalysis: 三氯铜盐(CuTC)催化剂,助力二维石墨炔薄膜可控制备●南京理工大学冯涛&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孙保安等AM:纳米非晶合金,能态提升助力电催化性能